Page top

CJ2H-CPU6[]-EIP

SYSMAC CJ系列 CJ2H (附EtherNet/IP功能) CPU模組

CJ2H-CPU6[]-EIP

將「多功能型乙太網路埠」納入標準配備的旗艦機種

預計2025年03月停產

一般規格

項目 CJ2H
CPU64-EIP CPU65-EIP CPU66-EIP CPU67-EIP CPU68-EIP
構造 盤面安裝型
接地方式 D類接地(第3種接地)
外觀 (高度×深度×寬度) 90mm×65mm×80mm
重量 *1 280g以下
消耗電流 DC5V 0.82A

使用

環境

使用環境溫度 0~55℃
使用環境濕度 10~90%RH(不可結露)
使用環境氣體 不應有腐蝕性氣體
保存環境溫度 -20~70℃(電池除外)
使用海拔高度 2000m以下
汚染度 污染度2以下:符合IEC 61010-2-201
抗干擾性 遵循IEC61000-4-4 2kV(電源線)
過電壓類別 類別Ⅱ:符合IEC 61010-2-201

EMC抗

干擾等級

zone B
耐振動

遵循JIS C60068-2-6
5~8.4Hz 振幅3.5mm、8.4~150Hz
加速度9.8m/s2  X、Y、Z各方向100分鐘

(掃描時間10分鐘×掃描次數10次=合計100分鐘)

耐衝撃 遵循JIS C60068-2-27
147m/s2 X、Y、Z各方向3次(繼電器輸出模組為100m/s2)
電池 使用壽命 5年 25℃
重量 約10g
使用型號 CJ1W-BAT01
適合規格 支援cULus、NK、LR、EC指令
*1. 包含邊蓋與電池的重量。
*2. 無序列選購板的狀態

性能規格

項目 CJ2H
CPU64-EIP CPU65-EIP CPU66-EIP CPU67-EIP CPU68-EIP
程式容量 50KStep 100KStep 150KStep 250KStep 400KStep
輸出輸入點數 2560點
處理
速度
處理時間(overhead) 通常模式:CJ2H-CPU6[]-EIP型:200μs
CJ2H-CPU6[]型:100μs
指令執行時間 基本指令:0.016μs~ 應用指令:0.048μs~
中斷 I/O中斷、外部中斷 中斷Task的啟動時間:
26μs或 17μs *2 (模組Ver.1.0為30μs)
循環執行Task的復歸時間:
11μs或 8μs *2 (模組Ver.1.0則為15μs)
中斷Task啟動時間:
31μs 
至週期執行Task的復歸時間:
10μs
定時中斷 最小時間間隔:
0.2ms或0.1ms *2 (以0.1ms為單位設定)
中斷Task的啟動時間:
22μs或 13μs *2 (模組Ver.1.0為27μs)
循環執行Task的復歸時間:
11μs或 8μs *2 (模組Ver.1.0則為15μs)
可連接的模組數 每1台設備(CPU或增設) 10台。基本系統全部共40台。

基本I/O模組 無限制
但中斷輸入模組(CJ1W-INT01型)則最多為2台
高功能I/O模組 最多可安裝96號機份(號機No.0 ~ 95)的模組
(有些機種會占用1 ~ 8機號)
CPU高功能模組 CJ2H-CPU6[]-EIP型:最多15台
CJ2H-CPU6[]型:最多16台
脈衝I/O Block ――
可使用中斷功能的位置 CJ2H-CPU6[]-EIP型:CPU設備的插槽0~3
CJ2H-CPU6[]型:CPU設備的插槽0~4
增設裝置數 最多3
CIO 輸出輸入繼電器 2560點(160CH) 0000~0159CH
資料連結繼電器 3200點(200CH) 1000~1199CH
同步資料連結繼電器 1536點(96CH) 1200~1295CH
CPU高功能模組繼電器 6400點(400CH) 1500~1899CH
高功能I/O模組繼電器 15360點(960CH)  2000~2959CH
脈衝I/O繼電器 ――
序列PLC連結繼電器 ――
DeviceNet繼電器 9600點(600CH) 3200~3799CH
內部輔助繼電器 通道I/O (CIO)區域 3200點(200CH) 1300~1499CH、37504點(2344CH) 3800~6143CH 無法進行外部輸出輸入
W工作區繼電器 8192點(512CH) W000~W511CH 無法進行外部輸出輸入
保持繼電器 8192點(512CH) H000~H511CH
僅可於程式上使用,在斷電復歸或切換模式時也會保持在ON/OFF
H512~H1535為功能方塊專用繼電器
(僅可設定於FB範例區域(變數的內部分配範圍)中。)
特殊輔助區域 讀取可/寫入不可:31744點(1984CH)
 ・ 7168點(448CH) A000~A447CH
 ・ 24576點(1536CH) A10000~A11535CH *4
讀取可/寫入可:16384點(1024CH) A448~A1471CH *4
暫時記憶繼電器 16點 TR0~15
計時器 4096點 T0000~T4095(與計數器分開)
計數器 4096點 C0000~C4095(與計時器分開)
資料記憶體 32K Word *5
・高功能I/O模組用DM區域:D20000~D29599 (100CH×96號機)
・CPU高功能模組用DM區域:D30000~D31599 (100CH×16號機)
擴充資料記憶體 32K Word/1 Bank×1~最大25 Bank :
E00_00000~最大E18_32767 *5、*6
32K Word
×4 Bank
32K Word
×4 Bank
32K Word
×10 Bank
32K Word
×15 Bank
32K Word
×25 Bank
可強制設定/
復歸之區域 *7
使用EM強制設定/
復歸功能時
Bank
0~3
Bank
0~3
Bank
0~9
Bank
0~E
Bank
0~18
地址自動分配指定時 Bank3 Bank3


索引暫存器 IR0~15
索引暫存器間接參照用,儲存I/O記憶體有效位址的專用暫存器。
(可選擇各Task獨立/Task間共通)
循環執行Task旗標 128點
SD記憶卡 128M位元組、256M位元組、512M位元組
動作模式 「程式模式」: 程式為停止狀態。執行前準備模式。
「監控模式」: 程式為執行狀態。
可進行線上編輯、變更I/O記憶體的現在值等操作。
「運轉模式」: 程式為執行狀態。一般運轉時使用的模式。
執行模式 通常模式
程式語言 階梯邏輯(LD)、
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 (SFC)、
Structured Text (ST)、
指令表(IL)
功能方塊 定義最大數 2048
範例最大數 2048
FB 功能方塊區域 ――
Task Task種類 循環執行Task
中斷Task (斷電中斷Task、定時中斷Task、 I/O中斷Task、外部中斷Task、輸入中斷Task*3)
Task數 循環執行Task :128
中斷Task :256
(以追加Task利用中斷Task,便可將384Task當作循環執行Task使用)
變數 變數的資料類型 局部變數:只可在PLC的各個Task內使用的變數
全局變數:可在PLC的所有Task內使用的變數
網路變數(Tag)*8 :此變數可透過設定,由來自外部的變數名稱存取CPU模組的I/O記憶體
變數的資料類型 BOOL (位元)
UINT (無符號單通道BIN)
UDINT (無符號雙通道BIN)
ULINT (無符號四通道BIN)
INT (帶符號單通道BIN)
DINT (帶符號雙通道BIN)
LINT (帶符號四通道BIN)
UINT BCD (無符號單通道BCD)*9
UDINT BCD (無符號雙通道BCD)*9
ULINT BCD (無符號四通道BCD)*9
REAL (浮點小數點雙通道)
LREAL (浮點小數點四通道)
CHANNEL (通道)*9
NUMBER (常數或編號)*9
WORD (16進制單通道)
DWORD (16進位雙通道)
LWORD (16進位四通道)
STRING (字元數1~255的ASCII編碼)
TIMER (計時器)*10
COUNTER (計數器)*10
使用者定義型(架構體)*11
單一變數的最大尺寸 32kCH
陣列型變數 一維陣列
陣列數 最大32000要點
網路變數(Tag)登錄數 最多20000個
網路變數(Tag)名字長度 最大255位元組
網路變數(Tag)名字的編碼 UTF-8
資料
追蹤
記憶體容量 8000 Word 16000
Word
32000 Word 8000 Word
(藉由CX-Programmer指定EM,可使用32K Word×各型號的最大Bank數)
取樣數 接點=31、通道:1CH單位=16/2CH單位=8/4CH單位=4
取樣週期 1~2550ms(1ms單位)
觸發條件 指定接點的上升/下降
指定通道的數據比較
 資料長度:1CH、 2CH、 4CH
 比較方式:=、>、≧、<、≦、≠
延遲值 -32768~+32767ms
檔案記憶體 SD記憶卡(128位元組、256M位元組、512M位元組)(使用本公司製造之SD記憶卡)
EM檔案記憶體(將EM作為檔案記憶體使用)
源頭/
註釋記憶體
FB程式記憶體、註釋檔案、程式索
引檔案、變數表
容量:3.5M位元組
通訊 通訊用邏輯埠 邏輯埠數 8埠(以SEND/RECV/CMND/PMCR/TXDU/RXDU指令使用)
擴充邏輯埠數 64埠(以SEND2/RECV2/CMND2/PMCR2指令使用)
CIP通訊規格 Class3(連接型) 連接數:128
UCMM(非連接型) 最大可同步通訊的用戶端數:32
最大可同步通訊的伺服器數:32
周邊設備(USB)埠 USB2.0規格 B接頭

傳送速度 最大12M位元/s
傳送距離 最大5m
序列埠 介面:遵循EIA RS-232C

通訊方式 半雙工
同步方式 起停同步
傳送速度 0.3/0.6/1.2/2.4/4.8/9.6/19.2/38.4/57.6/115.2(k位元/s)
傳送距離 最大15m
EtherNet/IP埠 -

傳送
規格
媒體存取方式 CSMA/CD
調變方式 基帶
傳輸線類型 星狀
傳送速度 100M位元/s(100BASE-TX)
傳送媒介 雙絞線(附隔離:STP):類別5、5e以上
傳送距離 100m 集線器和節點間的距離
串聯連接數 使用交換式集線器下無限制
通訊
規格
CIP服務:Tag資料連結
(通訊週期)
――

連接數 256
封包間隔(更新週期) 0.5~10000msec (0.5msec單位)
可分別依連接設定(不依存節點數,以設定的週期更
新電路上的資料)
最大模組允許通訊頻段寬 6,000~12,000pps *13 *14
Tag設定數量 256
Tag類型 CIO、DM、EM、HR、WR、網路變數
每一連接(=1Tag設定)Tag數 8 (Tag設定包含PLC狀態時為7)
每一節點的最大連結資料長度
(所有Tag的合計大小)
184,832CH
每一連結的最大資料長度 252CH或722CH *15
(確保單一連結內的資料的同時性)
可登錄的Tag設定數量 256 (1連接=1Tag設定)
1Tag設定最大尺寸 722CH (標籤集包含PLC狀態時使用1CH部分)
CPU模組每一循環可更新的最大
Tag數*17
輸出/發送(CPU→EtherNet/IP)時:256
輸入/接收(EtherNet/IP→CPU)時:256
CPU模組每一循環可更新的資料
長度*17
輸出/發送(CPU→EtherNet/IP)時:6432CH
輸入/接收(EtherNet/IP→CPU)時:6432CH
運作中變更Tag資料連結參數設定 可 *18
多點傳送封包過濾器器*19
CIP服務:明確的訊息 ――

Class3 (連接型) 連接數:128
UCMM (非連接型) 最大可同步通訊的用戶端數:32
最大可同步通訊的伺服器數:32
CIP routing
可進行CIP routing的配對模組如下所示
 CJ1W-EIP21型、 CJ2H-CPU6[]-EIP型、CJ2M-CPU3[]型、CS1W-EIP21型
FINS服務 ――

FINS/UDP
FINS/TCP 最大16連接
EtherNet/IP符合性測 符合A5
EtherNet/IP介面 10BASE-T/100BASE-TX 
Auto Negotiation/固定設定
*1. 使用CJ2H-CPU6@-EIP型的EtherNet/IP的Tag資料連結時,會加計下列項目。 一般情況:100μs+傳送CH數×0.33μs 使用中斷高速啟動功能時:100μs+傳送CH數×0.87μs 使用CJ2M-CPU3@型的EtherNet/IP的Tag資料連結時,將加上下列項目。 :100μs+傳送CH數×1.8μs 若CJ2M CPU 模組上已安裝脈衝I/O Block時,需加上10μs×安裝台數。 *2. 使用中斷高速啟動功能時 *3. CJ2M CPU模組模組Ver.2.0以上且已安裝脈衝I/O Block時才可使用 *4. 不支援CJ2 CPU模組的CPU高功能模組、高功能I/O模組、人機介面、軟體等,皆無法存取A960~A1471CH與A10000~A11535CH *5. 可指定位元地址。但不支援CJ2 CPU模組的CPU高功能模組、高功能I/O模組、人機介面、軟體等,則無法存取位元 *6. 不支援CJ2 CPU模組的CPU高功能模組、高功能I/O模組、人機介面、軟體等,皆無法存取EM Bank D~18 *7. 使用CJ2H CPU模組時,僅位址自動分配所指定的區域、或透過EM強制設定/復歸功能指定的區域可以執行強制設定/復歸(模組Ver.1.2以上) 使用CJ2M CPU模組時,僅利用EM強制設定/復歸功能指定的區域可執行強制設定/復歸 *8. 僅CJ2H-CPU6@-EIP型、CJ2M-CPU3@型可使用 *9. 不可於功能方塊內使用 *10. 只可於功能方塊內使用 *11. 只可於使用CX-Programmer Ver.9.0以上時 *12. 僅CJ2H-CPU6@-EIP型、CJ2M-CPU3@型為內建 *13. Packet Per Second為顯示1秒間可處理的送受信封包數。 *14. EtherNet/IP模組模組Ver.3.0以上時。EtherNet/IP模組模組Ver.2.1以下則為6,000pps。使用EtherNet/IP模組模組Ver.3.0以上時,必須使用Network Configurator Ver.3.57以上版本。 *15. 作為資料長度而使用505~1444byte時,必須支援Large Forward Open (CIP選購品規格)。 雖然可於SYSMAC CS/CJ系列間使用,但與其廠商的節點連接時,請確認使用的機器是否支援Large Forward Open規格。 *16. 內建EtherNet/IP部為模組Ver.2.0時為20CH。 *17. 超過最大數時,與CPU模組的更新會跨越複數循環。 *18. 但參數變更時,變更對象的EtherNet/IP埠會重新啟動,請務必注意。 此外,與變更對象通訊中的其他節點,變更對象的通訊將暫時變為超時狀態,然後再自動復歸。 *19. EtherNet/IP埠實裝1GMP 用戶端,透過使用支援1GMP Snooping的交換式集線器,進行多餘的多點傳送封包的過濾器連接。

功能規格

功能 功能說明

週期

時間

管理
功能

週期時間固定化功能 穩定週期時間的功能(0.2~32,000ms:0.1ms單位)
可在運轉中變更週期時間的固定時間(模組Ver.1.1以上)
週期時間監控功能 監控週期時間的功能(0.01~40,000ms:0.01ms單位)
背景處理功能

透過可將執行時間較長的指令語言

送往複數週期分配執行,

抑制週期時間可變性的功能。

模組
(輸出

輸入)
管理

功能

基本I/O

模組/
高功能I/O

模組/
CPU高功能

模組共通

I/O更新

功能

循環更新功能

將基本I/O模組、高功能I/O模組、

CPU高功能模組進行循環更新。

隨時更新功能 透過隨時更新指令進行I/O更新

透過I/O更新

指令進行
更新的功能

透過I/O更新指令進行I/O更新
電源ON時模組辨識功能 顯示電源ON時所辨識的模組台數的功能
基本I/O模組 輸入應答時間設定功能

設定基本I/O模組的輸入響應時間的功能設定較大數值,

可較不易受到輸入接點的震顫及雜訊的影響;

設定較小數值,則可檢測短波脈衝。

負載遮斷功能

「運轉」或「監控」模式時產生錯誤時,

關閉基本I/O全輸出模組的功能

基本I/O模組的狀態監控功能 讀取基本I/O模組的警報資訊
讀取辨識完成的模組數

高功能

I/O模組、
CPU高功能

模組

重置模組功能 重置高功能I/O模組、CPU高功能模組的功能
模組間的同步控制功能 透過一定的間隔,同步啟動模組處理時機的功能
最多可同步的模組數:10台
(同步對象只能為支援模組間同步控制模式的特定模組)
同步控制週期:0.5~10ms(預設值2ms)
同步資料連結的最多通道數:96CH(全模組之合計)

配置管理

功能

電源ON時自動I/O分配功能

在沒有登錄I/O電表的情況下,對安裝好的基本I/O

模組進行通道編號分配並開始運轉的功能

I/O電表製作功能

透過記憶模組的配置狀態,可防止配置變更、

確保未使用的通道、以及設定通道編號

架構/插槽起始地址的

設定功能

可任意設定架構起始、以及插槽起始的通道編號功能

記憶體

管理
功能

變更運轉模式時的設定保持功能 切換動作模式時或電源ON時,保持I/O記憶體區域的功能
切換動作模式時或電源ON時,保持強制設定/復歸的功能
檔案記憶體功能

將檔案(程式檔案、數據檔案、變數表檔案等)

存入SD記憶卡、EM檔案記憶體、

註釋記憶體內的功能

自動備份到快閃記憶體內的功能 將使用者程式、參數區域自動備份到快閃記憶體的功能
EM範圍檔案功能 將EM區域作為檔案記憶體使用的功能
註釋記憶功能 將包含I/O註釋的變數表檔案記憶進SD記憶卡、EM檔案記憶體內的功能
EM記憶體分配功能 將EM區域設定為追蹤記憶體或EM檔案記憶體的功能

SD

記憶卡
功能

電源ON時自動傳送功能 於電源ON時,自動讀取SD記憶卡裡面的程式、設定檔的功能
程式替換功能 運轉時,將SD記憶卡中的使用者程式完全讀取到CPU模組內的功能
記憶卡讀寫功能

可將CPU模組中I/O記憶體內的數據,

透過CSV/TXT形式寫入SD記憶卡中。
也可以反過來將SD記憶卡上的CSV/TXT形式

數據讀入CPU模組的I/O記憶體內。

通訊功能 -
周邊設備
(USB)埠
周邊匯流排 用於與個人電腦上各種輔助工具通訊。
可進行高速通訊。
序列埠 -

上位連結(SYSWAY)

通訊功能

透過從上位電腦或PT發出的上位連結指令、

上位連結的標頭/端子台等捆包的FINS指令,

讀寫PLC的I/O記憶體與動作模態等。

無程序通訊功能

透過通訊埠輸出輸入指令(TXD/RXD指令等),

進行條碼或印表機等周邊設備與數據的傳送與接收。

NT連接通訊功能

在PLC的I/O記憶體內針對PT的狀態控制區域

與狀態通知區域、以及各個觸碰開關、
燈號、記憶體圖表等物件進行分配與直接連接。

周邊匯流排 用於與個人電腦上各種輔助工具通訊。
可進行高速通訊。
序列閘道功能 將接收的FINS自動轉換成CompoWay/F的功能
EtherNet/IP埠 100Base-TX/10Base T
協定:TCP/IP、UDP、ARP、ICMP(僅ping)、BOOTP
應用:FINS、CIP、SNTP、DNS(用戶端)、FTP(伺服器)

CIP通訊

服務

Tag資料連結 可透過EtherNet/IP網路上的設備及無編程進行循環資料交換。
訊息通訊 可接收EtherNet/IP網路上的設備及任意的CIP指令。

FINS
通訊

服務

訊息通訊 可接收EtherNet/IP網路上的設備及任意的FINS指令。

中斷

功能

定時中斷功能

間隔一定時間執行Task的功能

(可設定最小0.2ms或0.1ms *、0.1ms單位)
*使用中斷高速啟動功能時

斷電中斷功能 針對電源OFF (斷電)時,執行Task的功能
I/O中斷功能

針對要將輸入訊號輸入至中斷輸入模組時,

執行Task的功能

外部中斷功能

針對來自高功能I/O模組、CPU高功能模組的分配要求,

執行Task的功能

中斷高速啟動功能

在特定的制約條件下,提升中斷Task執行性能的功能

(模組Ver.1.1以上)

時鐘

功能

時鐘功能 顯示時間的功能
 精度(精度隨溫度條件而變化。)
  環境溫度 55℃ :月差-3.5分~+0.5分
  環境溫度 25℃ :月差-1.5分~+1.5分
  環境溫度 0℃ :月差-3分~+1分
運轉開始的時間記錄功能 記錄將動作模式設為「運轉」或「監控」模式的時間
運轉停止的時間記錄功能

記錄運轉停止異常發生、或將動作模式設為

「程式」模式的時間

運轉ON的時間記錄功能 記錄電源為ON的時間
運轉OFF (斷電)的時間記錄功能 記錄電源為OFF的時間
通電時間累計功能 以10小時為單位記錄通電時間的功能
電源ON時間的歷史記錄功能 記錄電源ON時間的歷史記錄功能
使用者程式替換時間 記錄使用者程式替換時間的功能
參數區域替換時間 記錄參數區域替換時間的功能

電源

管理
功能

停電保持功能

保持繼電器、資料記憶體、擴充資料記憶體、

計數器旗標、保持現在值的功能。
此外,將特殊輔助區域的I/O記憶體保持旗標設為ON,

並透過保持設定PLC系統設定於電源ON時

I/O記憶體保持旗標保持時,也能保持CIO區域、

內部輔助繼電器、部份特殊輔助區域、計時器旗標、

現在值、索引暫存器、資料暫存器

斷電檢測時間設定功能

設定斷電檢測時間的功能
AC電源:10~25ms(不確定)
DC電源:2~5ms (CJ1W-PD022型) 

/2~20ms (CJ1W-PD025型)

斷電檢測延長功能 延長斷電檢測時間的功能 0~10ms
(CJ1W-PD022型則無法使用)
斷電發生次數計數功能 計算斷電發生次數的功能
功能方塊功能 將定型程式當作功能方塊的封裝功能
可於功能方塊定義內使用的語言 階梯圖語言、ST語法

除錯

功能

線上編輯功能

於運轉中(「監控」模式或「模式」模式時)

變換程式的功能(Block程式區域除外)

強制設定/復歸功能 透過設定/復歸特定的位元的功能
設定,可對EM的指定Bank往後進行強制設定
(模組Ver.1.2以上)。
微分監控功能 監控接點的上微分觸發的功能
資料追蹤功能

將指定I/O記憶體的資料保存於CPU

內部的追蹤記憶體功能。可設定觸發條件。
・可透過CX-Programmer於追蹤中抽取追蹤資料。

藉此,可透過保留追蹤資料,
繼續記錄數據(抽取追蹤中的追蹤資料的功能)
・可於運轉開始時(「程式」模式→ 「監控」/ 「運轉」模式時)自動開始追蹤

錯誤發生時的停止位置記憶功能 程式錯誤發生時,記憶停止位置的種類以及Task編號的功能
程式檢查功能 運轉開始時,針對無END指令或指令異常等進行程式檢查的功能

自我

檢知/
還原

功能

異常記錄

透過CPU模組收納預先定義的異常碼、

異常內容以及發生時間的功能

CPU異常通知功能 檢測CPU模組監控程式計時器的功能
故障診斷使用者定義功能 只要條件成立,便能判斷為故障的使用者定義功能
運轉持續(FAL)、運轉停止(FALS)
1迴路時間診斷、1迴路邏輯診斷(FPD指令)
負載遮斷功能 將全輸出模組的輸出設為OFF的功能
運轉時輸出功能 「運轉」「監控」模式時,將CJ1W-PA205R型的接點設為ON的功能
基本I/O負載短絡檢測功能 檢測附負載短路保護功能的基本I/O警報的功能
故障點檢測功能 針對特定迴路進行時間監視以及邏輯診斷(FPD指令)
CPU待機中故障檢測功能

顯示於「運轉」或者「監控」模式的電源ON時,

辨識高功能I/O模組以及CPU高功能模組的功能

運轉持續

異常檢測

功能

FAL指令異常檢測功能
(使用者定義運轉持續異常)
於程式上以使用者定義的條件觸發運轉持續異常(FAL)的功能
多重更新異常檢測功能 以中斷Task執行的隨時更新指令以及循環執行Task的I/O更新重複時發生
基本I/O異常檢測功能 於基本I/O模組發生異常時觸發
備份記憶體異常檢測功能 以備份使用者程式或參數區域的記憶體(備份記憶體)檢測異常時觸發
PLC系統設定異常檢測功能 於PLC系統設定時發生設定值異常時觸發
CPU高機能異常検知機能 CPU模組與CPU高功能模組之間的資料交換異常時觸發
高功能I/O故障檢測功能 CPU模組與高功能I/O模組之間的資料交換異常時觸發
Tag記憶體故障檢測功能 檢測到Tag記憶體異常時觸發
電池故障檢測功能 電池電量不足或未連接時觸發
CPU高功能模組設定故障檢測功能

登錄於I/O電表的CPU高功能模組的種類,

與實體I/O電表的CPU高功能模組的種類不符時觸發

高功能I/O模組設定故障檢測功能

登錄於I/O電表的高功能I/O模組的種類,

與實體I/O電表的高功能I/O模組的種類不符時觸發

運轉停止異常檢測
功能
記憶體故障檢測功能 檢測記憶體故障的功能
I/O匯流排異常檢測功能 於CPU模組與各個模組之間的資料傳送發生異常時,或是邊蓋沒有連接時觸發
No.使用雙重錯誤檢測功能 模組號No.重複時,基本I/O模組的分配通道重複時,增設設備架構No.重複時觸發
I/O點數超過檢測功能 登錄I/O表的I/O點數超過時,超過單支架的可連接模組數時觸發
I/O設定異常檢測功能

登錄I/O表的資訊與實裝的模組不符時,

或是安裝於中斷輸入模組CPU設備0~3以外的插孔時觸發

程式錯誤檢測功能 程式內容異常時進行檢測。詳細內容如下。
指令處理錯誤檢測功能

執行指令時,接收到不正確的資料數值,

並嘗試越過Task執行指令時觸發

間接指定BCD錯誤檢測功能

透過DM/EM間接指定(BCD模式),

數值不符合BCD值時觸發

不當範圍存取錯誤檢測功能 以指令操作存取不當區域時觸發
無END指令檢測功能 程式內不存在END指令時觸發
Task錯誤檢測功能

下列任一情況觸發
・在循環內完全沒有處於可執行狀態的Task
・完全沒有任何程式分配到Task中
・即使中斷Task的執行條件已成立,

對應No.的中斷Task不存在

微分過度檢測功能 透過線上編輯反覆插入/消除微分指令時(131072次以上)觸發
不當指令檢測功能 嘗試執行系統定義以外的指令資料時觸發
使用者程式區域超過檢測功能 執行存取於超過使用者程式區域最後位置的指令時觸發。
週期時間超過檢測功能

於監視週期時間(10~40,000ms),

超過設定值時停止運轉

FALS指令異常檢測功能
(使用者定義運轉停止異常)
於程式上以使用者定義的條件觸發運轉停止異常(FALS)的功能
版本異常檢測功能 於使用者程式內存在不支援本模組版本所對應的功能時觸發
記憶卡傳送異常檢測功能 SD記憶卡執行自動啟動功能失敗時觸發
自我還原功能 檢測使用者程式區域的奇偶性並執行自我還原的功能

維護

功能

簡易備份功能

將CPU模組(使用者程式、參數、I/O記憶體)的資料、

高功能模組的內部備份資料一併備份的功能

傳送至上位連結電腦的功能

透過以上位連結連接的電腦的PLC側的網路通訊命令,

於必要時發送FINS指令的功能

遠端程式設計/監控功能

執行上位連結到Controller Link、乙太網路、

DeviceNet、SYSMAC LINK上的PLC的
遠端程式設計/監控的功能。
FINS訊息通訊,可跨越網路的階層進行通訊
 Controller Link、乙太網路:跨越8階層
 DeviceNet、SYSMAC LINK :跨越3階層

自動On-Line連接功能 序列直接連接

CX-Programmer直接連接序列(周邊設備

(USB)埠、序列埠)時,與PLC自動On-Line

連接的功能

透過網路設備 將CX-Programmer與連接於EtherNet/IP網路上的PLC進行On-Line連接的功能
安全性功能 密碼保護功能 保護使用者記憶體、Task讀取的功能
 防止覆寫:利用DIP開關設定
 防止讀取:從CX-Programmer設定密碼
FINS寫入保護功能 禁止透過網路下達的FINS指令寫入處理的功能
PLC屬名功能 任意命名CPU模組時,可於On-Line連接時透過對照來防止錯誤連接的功能
透過批號來鎖定硬體的特定功能 利用輔助區域所輸出的批號,保護以使用者程式硬體進行硬體識別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