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感測器備有諸多處理項目(演算法),以供測量目標物的特徵量。以下舉例介紹。
- 真彩測量處理
無須經過削減、轉換,直接測量由攝影機所擷取的RGB各256灰階、合計1,677萬色的資訊量,故能夠達成過去所辦不到的穩定測量。亦即藉由使檢查工件與處理影像一致,即可大幅減少加工影像所需耗費的工夫(照明等)。
<特點>
- 可區別材質不同但顏色相同、對比度低的微妙色差。
- 可檢測金屬表面等的細微傷痕。
- 不易受照明變動的影響,可穩定檢測。
- 對於多品種混合產線亦可免設定而輕鬆檢測。
- 邊緣檢測
顏色或明亮度的變化較大之處,其色差較大,以該色差變化為邊緣而加以辨識。使用此功能,亦可測量指定顏色的邊緣在區域內的數量,最適合用來判別同色系的標籤邊緣等。
|

|
- 傷痕髒污檢測
將測量區域分割成更小的缺陷檢測範圍(單元),將單元錯開而測量與周圍單元的色差(缺陷度)。 由於不擷取背景,故可檢查標誌上的傷痕、對比度低的傷痕、金屬表面的傷痕等。
|

|
- 濃淡影像的測量處理項目
此方法是將攝影機所擷取到的影像分成256灰階的濃淡影像,並對該濃淡影像進行測量。
- 搜尋
預先將基準影像圖案登錄為範本,從輸入影像中找出與範本最為近似的部分。由於是以關聯值表示相似的程度,故可檢查損傷或異種混入。且藉由輸出找到範本的位置(X,Y),亦可用來進行定位。
|

|
- 邊緣檢測
以濃度變化找出邊緣。設定「搜索邊緣的方向」與「色彩變化」作為檢測條件。
|

|
- 傷痕髒污檢測
基於濃度偏差而檢查有無傷痕或髒污。 前提條件為「背景均勻」。無法檢測圖樣或標誌上的傷痕或髒污。
|

|
- 2進制化處理的測量處理項目
將攝影機所擷取到的影像轉換成黑白兩色的像素後,進行處理、測量。 代表性的處理項目有2進制缺陷檢查、貼標處理等。
- 重心、面積、主軸角
測量測量區域內之白像素部分的重心、面積、主軸角。
|

|
- 貼標處理
針對2進制影像的白像素區塊附上「0、1、2…」等的標籤(標記)之處理,稱作貼標處理。 可計數測量區域中有多少個標籤,或者求出指定標籤的面積、重心位置。
|

|
- 利用EC (邊緣碼)進行測量處理
將具有明亮度變化的部分抽出作為邊緣,而能夠求出明亮度的變化方向之方法稱作「邊緣碼(EC)」。利用EC的測量處理是以邊緣碼的群聚程度,找出圓形或長方形等形狀,故不易受到變形或髒污的影響。代表性的處理項目有EC定位、EC缺陷檢查等。
|

|
- EC缺陷檢查
高精度檢測圓形或直線形狀的測量物之細微缺陷或對比度較低的傷痕等。 對於橡膠墊圈等形狀上有所變形的物體,亦可穩定進行檢查。
|

|
- EC定位
根據「圓形」、「稜角」等形狀資訊,找出定位標記。即使有變形或局部缺損的情形,仍可高精度定位。 亦能夠處理對比度低的影像。
|

|
- ECM搜索(邊緣碼範本搜索)
從影像中找出與目標標記(範本)最為近似的部分,檢測其關聯值(相似度)及位置。 即使是對比度較低或雜訊較多的影像,亦可穩定搜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