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ztw_ajax_loader.gif

Page top

本文

PLC基礎知識

PLC_Process_TG_TW_1_1
PLC_Basic_TG_TW_1_1
PLC_Installation_TG_TW_1_1
※ 技術指南的PDF檔,建議按滑鼠右鍵"另存目標"儲存檔案。


前言

為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在進行系統設計之前,必須充分掌握設置場所的環境,再行建構系統。
基本上,必須盡可能減少PLC系統的壓力(溫度、濕度、振動、衝擊、腐蝕性氣體、過電流、噪音等)。但是,要實施何種程度的對策,應考慮發生問題時的影響程度,以及設置環境與對策成本等之後再行決定。 藉由事前準備因應對策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並可期待提升長期運轉率。
關於各模組的規格,請參閱各模組的使用者手冊。

PLC控制盤的安裝環境
以下說明安裝PLC控制盤(以下稱盤)時的環境條件及對策。

  • 溫度
    考量元件零組件的使用溫度,PLC的使用環境溫度須常為5℃ ~40℃ 左右。另一方面,依經驗可知,不採用強制冷卻而採用自然冷卻的盤,由於裝置及系統為了節省空間及小型化,盤本身亦經小型化,導致盤內溫度相較於盤外溫度上升10℃ ~15℃ 以上。因
    此,在使用時必須依據設置場所及盤內的發熱情況,採取如下的對策,並盡可能保留充分的溫度裕量,使盤內溫度不超過模組的使用溫度範圍。

  • 高溫(參閱圖1.)
  1. 自然氣冷式(透過盤的上下百葉窗進行自然通風)
    安裝至盤內時不使用風扇或冷卻器,是最好的安裝方法。此時安裝PLC的注意要點如下。
    ・勿設置於盤內最上方暖空氣滯留的位置。
    ・為確保通風空間,上下部必須與其他機器、佈線槽保持充分的距離。
    ・請勿以指定以外的方向安裝(例如縱向或上下相反),以免造成PLC內部異常發熱
    ・勿安裝於加熱器、變壓器、大容量電阻等發熱量較大的機器正上方
    ・避免安裝於陽光直射的場所
  2. 強制通風式(盤的上部藉由風扇強制通風)
  3. 強制循環式(藉由密閉架構盤的風扇強制循環通風)
  4. 冷卻整體房間的方式(使用冷卻器冷卻設置控制盤的整個房間)

《各注意事項》
環境條件與冷卻方式如下。

  • 將盤設置於粉塵較少的房間內 → 1 或 2
  • 設置於有粉塵的場所     → 3 或 4
    使用風扇時的對策
  • 在外部空氣的吸入口上安裝空氣過濾器,採取防止塵埃侵入的措施
  • 定期清洗空氣過濾器
  • 為因應風扇或空調設備發生故障的情況,在PLC附近安裝溫度感測器,使其發出警報
    採取以上各種對策

  • 低溫
    若於早晨啟動時溫度低於0℃ 的寒冷地區,請在盤內安裝小容量的空間加熱器,將盤內的空氣預熱至5℃ 左右。此外,為了讓PLC電源處於通電發熱狀態,請勿切斷電源。


  • 濕度
    為維持PLC的絕緣特性,必須在相對濕度35%~85%的範圍內使用。特別是在冬天開啟及關閉暖氣時,容易因為劇烈的溫度變化而發生結露現象,並導致短路而產生誤動作。若有可能發生上述情況,可以在夜間仍維持電源開啟,或在盤內設置加熱器並微弱地加熱以防結露。


  • 振動、撞擊
    PLC依據環境實驗方法(電氣、電子)的正弦波振動實驗法(JISC0040/IEC68-2-6)及撞擊實驗法(JIS C0041/IEC68-2-27)進行實驗,在一般規格內的振動與撞擊並不會造成誤動作。但請勿安
    裝於會產生持續振動與撞擊的場所,特別是可能直接影響PLC及盤的場所。
    緩和振動或撞擊的方法如下。
  1. 將外部的振動或衝擊發生源與盤分離。另外,使用防震橡膠固定PLC及盤。
  2. 建築物的結構及地板等採取防震措施。
  3. 以防震橡膠固定衝擊源或PLC,使盤內電磁接觸器等動作時的撞擊不會向外傳遞。

  • 環境氣體
    若在以下場所使用,因可能造成接頭類接觸不良及元件、零組件腐
    蝕,需採取淨化空氣等對策。
  1. 在塵埃、鹽分、鐵粉較多的場所以及飄散著油煙、有機溶劑等的場所,應採用內部溫度不會大幅上升的大尺寸密閉架構盤。
  2. 特別是有腐蝕性氣體的場所,必須淨化盤內空氣,並在盤內加壓以防止氣味從外部進入盤內。
  3. 有易燃氣體的場所可能會成為點火源。實施防爆結構或避免安裝於該場所。

  • 作業空間
    設置PLC與盤時,應考慮使用性與操作性以及保養等作業性,並注意下列事項。
  1. 請保留足夠的空間以便操作程式以及更換模組。另外,考量保養、操作的安全性,設置時應盡可能遠離高壓機器及動力機器。
  2. 安裝PLC、輸出輸入模組時,應考慮除錯工具等周邊機器的連接性與操作性。
  3. PLC、輸出輸入模組上大多設有維護檢修用的指示燈。請安裝於操作人員容易檢視,並且能觸及的高度
  4. 使用PLC的控制系統,由於可能於往後進行各種改造、增設等作業,因此請保留1~2成左右的增設空間。
  5. 視需要在盤的背面保留600mm左右的空間做為保養通道。

PLC控制盤的電氣環境
電源、接地及噪音(雜音)等為主要的電氣環境。安裝機器及配線時,最重要的是隨時注意防止危害人體成,以及避免阻礙電氣訊號(雜訊)。

  • PLC的設置場所
    考量保養、操作的安全性,設置位置應遠離高壓機器(600V以上)及動力機器。不得不設置於該處時,亦請盡可能遠離。(參照圖3.)


  • PLC與各模組的配置與架設(參閱圖4.)
  1. 與CPU模組相鄰的模組盡可能為特殊模組或輸入模組等,較少發生雜訊的模組。
  2. 外部迴路的電磁接觸器及繼電器類,其線圈及接點是雜訊的發生來源,在配置時請遠離PLC。(大致標準為100mm以上)


  • 電源系統的佈線(參閱圖5.)
  1. 分離PLC電源機器與輸出輸入機器的電源,並在PLC電源接入部附近安裝雜訊濾波器。
  2. 增設絕緣變壓器,可大幅衰減大地之間的雜訊。此時,絕緣變壓器的二次側請使用非接地方式。
  3. 變壓器與PLC之間的配線,請使用最短距離並增加捲繞圈數,同時遠離高壓線及動力線進行配線。


  • 外部輸出輸入訊號線的佈線
  1. 輸出訊號若連接電感負載,為吸收雜音,請分別在交流迴路上連接突波吸收器,在直流迴路上連接二極體,並且連接至接近電感負載的位置。(參閱圖6. 圖7.)


  1. 請絕對避免將輸出訊號線與高壓線及動力線捆紮於同一線束,或將其靠近、並鄰配線。若靠近上述線路,請使用佈線槽或其他電線管進行配線。此時,佈線槽或電線管皆必須接地。(參照圖8.)


  1. 若無法以佈線槽分離,則均使用隔離纜線,連接至PLC側接地端子的輸入機器側則使用開路。
  2. 理想的配線方式為不具有共通阻抗。但是,此時配線數量將會變多,有可能需共用回流電路。回流電路請使用直徑粗度充足的電線,將相同的訊號等級彙整配線。
  3. 若輸出輸入線較長,請將輸入訊號線與輸出訊號線分離配線。
  4. 指示燈(特別是燈絲型)請以雙絞線配線。
  5. 使用CR突波吸收器、二極體,可有效應對輸入機器及輸出負載機器的雜音發生源。

  • 外部配線
    配線方式將影響系統能否抵抗各種雜音,以及系統是否能以更可靠的方式運轉。進行配線作業時,特別是應對雜音方面需要豐富的經驗。必須依據使用手冊,並以管理良好的體制進行作業。

  • 防止誤配線
  1. 若在纜線上加上標示環,標示纜線通往的目的地,不僅可防止配線時發生錯誤,配線後的檢查與維護檢修作業也會更加容易。
  2. 使用顏色區分配線。
  3. 將傳送相同訊號種類的纜線放入相同的佈線槽以便分組。

  • 一般注意事項
  1. 從端子到端子間的配線,請避免電線接合。
  2. 多芯纜線的終端須有適當的支撐、固定,避免對電線的尾端施加拉力。
  3. 連接至門等可動部分時,一側的電線固定於固定部,另一側則固定於可動部,利用軟性電線以避免門的開關損傷電線。
  4. 在電線的末端使用壓著端子,使用扭力起子以適當的扭力鎖緊與端子連接的短螺絲。特別是連接至AC電源模組的端子,為確保安全,應使用圓形而非U型壓著端子。
  5. 配線時,若PLC模組上附有防塵蓋,在配線完成前請勿移除防塵蓋,以免配線碎屑掉入。另外,動作時內部溫度可能大幅上升,而導致功能降低。因此完成配線後,請務必移除防塵蓋。
  6. 電源迴路的配線請全部使用雙絞線。
  7. 若將雜訊濾波器的1次側與2次側捆在一起,則會降低雜訊濾波器的效果,請勿將其捆紮在一起。

  •  配線路徑
    以下的組合由於訊號種類、性質及等級的差異,電氣感應等會降低S/N (訊號雜訊比),請使用其他纜線或以其它路徑進行配線。另外,做好分類與整理,可易於配線後的保養及系統變更等作業。
  1. 動力線與訊號線
  2. 輸入訊號與輸出訊號
  3. 類比訊號與數位訊號
  4. 高位準訊號與低位準訊號
  5. 通訊線與動力線
  6. DC訊號與AC訊號
  7. 高頻機器(變頻器等)與訊號線(通訊)

  • 配線方法
  1. 將性質不同的訊號纜線放入同一佈線槽時,務必隔離纜線。
  2. 盡可能避免將多條電源線放入同一佈線槽。若不得不放入同一佈線槽,請在佈線槽內設置隔板,並將隔板接地。(參照圖9.)
 

  1. 使用電線管進行配線時,由於電線管會發熱,請避免將1個迴路的電線分別放入不同的電線管。(參照圖10.)
 

  1. 動力纜線與訊號纜線應避免平行,以免相互造成不良影響。
  2. 安裝於設有高壓機器的盤內時,由於會感應雜訊,因此在配線、設置時應盡可能遠離高壓、動力系統。(參照圖3.)
  3. 將PLC安裝於距離高壓線及動力線200mm以上的位置,或以金屬管進行高壓線及動力線的配線作業,並將金屬管進行完整的D類接地(第3種接地)。(參照圖11.)
 

  • 其他注意事項
  1. 輸出輸入模組依機種有負極共點與正極共點,配線時請注意極性。
  2. 光纖纜線的外觀與一般通訊纜線及電力纜線類似,但其內部是由光纖及保護光纖的抗拉構材及填充繩、填充物所組成,使用時請特別注意。特別是鋪設施工時應依規定的方法與標準,並且勿施加過大的撞擊張力、過度彎曲、扭曲及不當的處理方式。

有關光纖纜線的配線,備有以下手冊。

  1. SYSMAC C/CV系列硬質塑膠護套光纖纜線(H-PCF)鋪設手冊
  2. Controller Link模組光纖連結型

  • 接地
  • 接地的目的
    接地有兩個目的。
  1. 將因洩漏及感應,或有時因故障而產生的電位維持在接地電位,以防人體觸電,即具有保護安全目的的接地保護。
  2. 包含防止外部侵入的雜訊,或避免因機器及裝置本身發出雜訊,而影響其他機器及裝置的防止雜訊用接地。此為該機器或系統正常發揮功能所必要的接地(功能接地)。
    上述接地根據過去經驗,部分情況須以實驗的方式解決。重點在於實施接地之前必須充分檢討及留意。

  • 接地的方法與注意事項
  1. 1點接地的原則
    可將接地線視為「決定電位的物體」。在正常狀態下,接地線並沒有電流流動(不得將電流返回的回流電路共用為接地)。

  2. 接地盡可能使用專用接地(該接地極與其他接地極距離10m以上)。
  • 接地工程以D類接地(第3種接地)進行,並且最好使用與其他機器分離的專用接地。(參閱圖12. (a))
  • 無法使用專用接地時,請依照圖12. (b)所示,將接地極連接其他機器的接地極,共用接地。
  • 請勿與馬達/變頻器等大電力機器共用接地,應個別設置接地以避免互相影響。
  • 避免將接地連接至單純防止觸電而連接多個機器的接地極(有時為鋼架)。
  • 接地極應盡可能靠近PLC側,盡可能縮短接地線應。

 

  1. 接地注意事項
  • 訊號線接地與機殼接地若使用相同的接地,則必須以絕緣體與通道底座(接地的控制盤等內部的金屬板)進行絕緣。(參照圖13.)
 

  • 用於收納PLC的盤必須與其他機器進行電氣絕緣。這是為了避免受到其他電氣機器洩漏電流的影響。
  • 若有高頻設備,除了將高頻設備接地之外,用於收納PLC的盤本體也必須確實接地。
  • 使用隔離纜線進行輸出輸入的配線時,隔離導體的接地應依照圖14所示,將接近PLC側的隔離導體連接至機殼接地端子。此外,通訊纜線請遵守通訊模組手冊中的隔離處理方式。



  1. PLC的接地端子
    PLC設有下述2個接地端子。
    :連接至PLC的外殼,防止電擊用的保護接地端子常保持接地。
    :連接至雜訊濾波器的中性點,電源雜訊會造成誤動作時接地的接地功能端子。
    端子正確接地時,雖然可使電源的共同模式雜訊衰減,但有時反而會因接地而造成接收到雜訊,請留意此點。

 

  1. AC電源模組的配線方面,設備的電源一相接地時,務必將接地相側連接至L2/N (或L1/N)端子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