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保護繼電器的概要
- 馬達保護繼電器的必要功能
使用馬達保護繼電器的目的為以下兩種。
- 保護馬達本身(防止燒毀)
- 將馬達相關的負載損害控制在最小限度。
(此時,比起馬達本身,必須多考量馬達負載相關事項,進而選定馬達保護繼電器。)
為能滿足上述的(1)以及(2),馬達保護繼電器具備以下三種功能。

|
- 過負載要件
馬達過負載時,若過電流若長時間流入,馬達將會燒毀。 因此,當過電流流入時,必須馬上檢出過電流,將馬達電源斷路,藉此保護馬達。 但,一般感應馬達,如圖1啟動時,將會流入500%左右的過電流,歷時數秒至數十秒之間。此時若馬達的過負載要件開始運作,或只要一啟動馬達即會馬上斷路,無法運轉。所以馬達保護繼電器除必須能檢測出流入馬達的電流是否超過額定值,也就是必須具備「過電流要件」外,還必須具備「時間要件」,意即過電流的持續時間若小於馬達啟動時間時,電驛就不動作,若大於啟動時間、過電流持續流入時即會讓電驛啟動。簡而言之,就是為了避免馬達啟動時馬達保護繼電器出現誤動作,所以必須具備時間要件。必須具備時間要件的另一個重要理由。 於圖2中顯示馬達過熱特性的是I2t曲線,若位在此曲線下方範圍內,即代表馬達不會燒毀,可充分使用。以此為例,即使500%的過電流流入,只要經過40秒就能使用馬達,若電流值降為一半的250%, 則可使用4倍時間也就是160秒。同樣,若為100%時,也依上述算式計算,
結果只能使用1000秒,但100%是額定電流,因此馬達可持續運轉,不適用此算式。因此這條曲線並非顯示完全正確的I2t,而是顯示大致正確的I2t。 那麼,即使上述的過電流流經馬達本身,也不代表馬達會立即燒毀,由於有些緩衝的時間,因此至少能夠撐過起動電流、啟動時間長度左右的過負載情形。因此,若認為要將馬達使用至該臨界點才屬上策,那馬達保護繼電器就不能一碰到過電流就立即動作,而是要沿著圖2的曲線的下緣曲線動作,流入較大電流時迅速動作,電流較小時則進入長時間動作,也就是說一般都希望電驛能具備所謂的反時限特性的時間特性,而這也是為何要將此特性加入過負載要件的重要理由。藉此,即可防止馬達保護繼電器為稍稍過負載,就立刻動作又立刻停止的情形,即可減少不必要的運轉與停機。 但此重要的理由,也會因用途不同而不被需要。例如,已訂定負載且流入超過額定值的電流,可明確認定是負載異常狀態時,若過電流流入後不能立即切斷馬達電源,負載部分即會出現災情,擴大整體損害程度。一般而言,對於此種防護負載用途的過負載要件動作時間,都是期望能越快越好。當然,即使在這種狀況下,啟動時由於會流入過大的起動電流,因此電驛必須具備在啟動後一定時間內不會動作,而之後可瞬間動作的過負載要件,一般把這稱作瞬間類型。 到此,雖然已經說明過負載要件必須具備電流值檢出要件和時間要件,但此電流值、時間值要是多少才比較適合?
- 電流值
JEM 1357 〈三相感應馬達用感應型與靜態保護繼電器〉的規範中,規定動作值為電流設定值的105~125%範圍內,馬達保護繼電器的製造商大部分皆依循此規範。因此,若無特別指定的馬達遵照此規範即可。
- 時間
在同樣的JEM 1357規範中,規定電流設定值600%的過電流要在40秒以下,200%的過電流要在4分鐘以下。 此外,JIS B 8324深井用水中馬達幫浦的馬達保護規定「讓機械透過全負載電流的5倍電流動作5秒」。因此,一般而言馬達保護繼電器針對500%的過電流,備有動作時間數秒~數十秒的種類以供選擇。
|
圖1. 馬達的起動電流 |

|
圖2. 馬達的過熱特性與保護曲線 |

|
過負載要件的統整
- 過負載要件的電流要件在額定值下不會動作,通常是設定在額定值的125%才會動作。時間部分,500%過電流時有數秒至數十秒左右,所以要選擇比馬達啟動時間還要長的時間。一般稱之為反時限特性,是種電流值變大時就迅速動作,電流較小時則進入長時間動作的時間特性。
- 時間要件可分為兩種:一是啟動時與之後運轉時皆以相同時間特性動作;一是僅啟動時存在時間差,運轉時則作為瞬間動作,藉此保護馬達相關的負載,後者一般稱為瞬間類型。
|
- 欠相檢測要件
馬達電源線因斷線、連接部鬆脫、控制用開關接觸不良、馬達內部的斷線等,讓原本以三相電壓運轉的馬達變為單相運轉的狀態,稱為「欠相」。 停機中的感應馬達由於無法以單相開始轉動,因此若在欠相狀態下啟動時,起動電流會不停地流入,進而電驛就會依據前述的負載要件檢測,即可防止馬達本身燒毀。但是於正常運轉當中欠相亦會成為單相狀態,就如一般所知,負載變輕後三相感應馬達即可作為單相感應馬達,維持馬達的運轉。 請看圖3。共有形連接馬達、△形連接馬達的電源相欠相、△形內部欠相3種型態。此時來思考一下,光是用已插入電源的過負載要件,是否可防止馬達燒毀。
- (1)連接馬達的欠相
如圖3(a),流入至電源線的電流與流入至馬達線圈的電流,於何處斷線皆相同。因此,即使發生欠相並流入過電流,但電驛還是會檢測出電源線的過負載,馬達不會燒毀。而且,若馬達負載輕尚不致成為過電流時,雖不會檢測出故負載要件,馬達也因電流小而不至於燒毀,但仍會持續輕負載運轉。
|
圖3. 欠相時的電流分布 |

|
- (2)△形連接馬達的外部欠相
如圖3(b)的話又是如何。若將正常時流入至線圈的電流視作I,此時流入電源線的電流當然為√3I,意即線圈的額定電流若為In,此時電源線的額定電流即為√3In,藉由在√3In<√3I監視過負載要件,即等同在監視線圈電流是否為In<I。 但是若為(b)的欠相狀態,I=In時的電源線電流為3/2In,這當然是3/2In<√3In或1.5In<1.732In。因此,即使因馬達負載狀態導致線圈出現過電流時,由於電源線的電流仍低於額定電流,過負載要件不會動作,所以可能造成線圈燒毀。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為防止馬達燒毀,就必須具備其他檢測欠相的要件。
- (3)△形連接馬達的內部欠相
如圖3 (c)的話又是如何。I1及I2和正常時相同由於是│I1│=│I2│、相位差120°,因此V相電源線電流也和正常時相同,為√3I。此外U、W相的電流各為I1、I2,從電源線來看,線圈較正常時看來更有機會流入過電流,構成過負載要件的檢測條件,因此無須擔心馬達可能燒毀。 所以,可說和(1)的形連接如出一轍。以上都是從防止馬達燒毀的角度出發所做的說明。
|
圖4. 欠相時的電源線電流向量圖 |
 |
然而所謂的欠相是一種異常狀態。放任機器在運轉中出現欠相,又於輕負載的情況下持續運轉其實相當不妥,畢竟稍微增加一點負載就可能導致停機,或是連接脫落的導線碰觸到機器外殼也可能因此造成觸電、短路意外。 立即檢出異常狀態並進行處置是為防護的原則,因此不僅要防止馬達燒毀,在此種情況下也要盡早檢出欠相。 意即,不只是要預防馬達燒毀。一般如圖3(a)、(c)的情況下也會設有欠相要件,以滿足在輕負載狀態檢測出欠相時,避免因需要檢測過負載要件而耗時,盡早進行防護等需求。 針對欠相要件,還須注意一件事情。圖3 (a)、(b)中正常時U、V、W相的電流為平衡三相電流,但發生欠相後已欠相的電源線電流將完全是零,流入其他2相的電流將變成單相往返的電流。此種狀況就如圖4 (a)所示,欠相前後的向量關係起了很大變化。 然而,若是圖3 (c)的情況,其將會出現如圖4 (b)的向量變化,很簡單地就可得知比起圖4 (a)變化較小。 實際上圖3(c)的情況,比圖3(a)、(b)的情況還難檢出欠相。 一般稱圖3 (a)、(b)的情況為欠相,稱(c)的情況為△形內部欠相以做區隔。但一般所謂可檢出欠相的情況是指(a)(b)的情況,因此使用△形連接馬達(1.5kW以上多為此種馬達)時,必須多加留意。
|
圖5. 以電流方向檢測欠相要件的優勢 |
 |
此外,雖然也有如圖5不使用比流器,以馬達電壓檢測出欠相的方法,但採用此方法時,就無法從欠相檢出用的連接點檢測出馬達端已欠相的情形。並且,即使電源端欠相,若此欠相為輕負載運轉中的欠相時,就可能因為馬達端子電壓尚未太低,而無法檢出欠相,所以採電流檢測方式絕對有利。
欠相要件的統整
- 僅依靠過電流要件,欠相時可能無法防止馬達燒毀,因此必須設置欠相要件。
- 輕負載時即使欠相,卻不會有過電流那樣強的電流流入,因此無法檢出過負載。因此必須設置可迅速檢出異常的欠相要件。
- 一般指稱的欠相是指電源線的欠相,由於很多時候無法檢出△形內部欠相,因此必須多加留意。
- 雖有電壓檢測法,但電流檢測法絕對有利。
|
- 逆相要件
三相感應馬達當相序反過來時,旋轉方向也會隨著反向。馬達上並不存在可任意變換旋轉方向的用途,畢竟偶然一次的瞬間反轉,就可能對馬達的負載造成致命的打擊。為此才出現了,當加諸於馬達的電源相序反過來時,可立即檢測出此種情況的「逆相要件」 。
|
圖6. 逆相要件的電壓電流檢測方式比較 |
 |
此種狀況下與檢測欠相時相同,檢測時可採用電流方法與電壓方法。請參閱圖6。如圖6在電磁接觸器前連接逆相要件後,即可在馬達啟動前檢測出逆相。藉此即可讓馬達不會發生上述的瞬間逆轉情形。針對此點,由於電流檢測方式再怎麼迅速也需耗費0.5秒左右,因此還是可能會造成些許逆轉,因此檢測時採電壓方法較為有利。但,採電壓方法的缺點在於要多一條連接至馬達保護繼電器的線路,而且若是高壓馬達等則必須追加1個VT等。此外,採電流方法可直接判定流入至馬達的電流相序,雖然擁有此種優點,但如同前述,此方式也有檢測需要耗費些許時間(將會在馬達旋轉後才完成檢測)的缺點。 不過,無論採行哪種方法,逆相檢測僅會檢測出該連接點(檢測電壓時為已連接的電源線位置,檢測電流時則為已插入CT的位置)的相序,因此設置馬達時務必要多加留意此點。 只是,馬達一經裝設後就鮮少會出現相序倒反的情形,因此需要逆相要件的時候其實不多。但是,移動電源的馬達等,由於變更連接的頻率高,因此在維修檢查時,應要就變更連接的馬達追加逆相要件。
|
逆相要件的統整
- 不須逆相要件的情況也很多。
- 電壓檢測法的優點在於馬達啟動前即可檢出,而電流檢測法的優點則是在於可直接監視馬達的電流相序,然而兩者都也有各自的缺點。
|
- 馬達保護繼電器的特別說明事項
使用馬達和馬達保護繼電器時必須注意的地方有好幾項,以下將針對欠相時的電壓下降、馬達電流波形的畸變、改善功率因數用電容器的配置、馬達電流的不平衡進行說明。
- 欠相時的電壓下降(電源連接上的注意事項)
如圖7所示,V相即使發生欠相(斷線),施加於馬達保護繼電器與電磁接觸器上的電壓並不會降至零,U、W間的線路電壓Vuw是以馬達繞組X及Y分壓。而且一般來說,電磁接觸器激磁線圈和馬達保護繼電器電源迴路的阻抗,都比X及Y線圈的阻抗要大,因此幾乎都是施加1/2Vuw的電壓。所以,為了讓電磁接觸器在此狀態下斷路,就要讓馬達保護繼電器在電壓即使還有額定電壓一半時,也能檢出欠相並動作,若無法採此種作法時就要選擇讓電磁接觸器無法在1/2的電壓下維持運作,自動復歸。 但是,若將電磁接觸器的電源與馬達保護繼電器電源採不同相,例如圖7中,馬達保護繼電器和電磁接觸器皆透過U、W相連接電源,若僅有電磁接觸器從U、W相連接電源時,即使V相發生欠相,電磁接觸器仍會帶有額定電壓不會復歸。而且,馬達保護繼電器上只能施加1/2的電壓,因此當馬達保護繼電器無法動作時,就無法進行防護。 所以,不論條件是讓馬達保護繼電器就算只有1/2電壓也能動作,還是 注意配線讓電磁接觸器在1/2電壓下必定歸位,都是需要留意的事項。
|
圖7. 欠相時的電壓下降、進相電容器的位置 |

|
|
 |
如圖所示,流入馬達的電流本應為正弦波,但水中馬達等已老舊的馬達中,即使可正常運轉的馬達上,仍可觀測到電流波形極端歪斜的情況。 由於馬達保護繼電器是以輸入正弦波為前提進行設計,而波形的歪斜,將導致過負載要件中動作電流值誤差增加,此外,在欠相、逆相要件中也會產生誤動作等問題。一般而言馬達的電壓波形較少歪斜,因此從此點可知,在動作較迅速的逆相要件等中,採用電壓方法會比採用電流方法來得保險。不過由於各廠商一直以來都致力於解決波形歪斜的問題,所以近來不論使用何種方法都幾乎沒有差別。
- 改善功率因數用電容器的設置位置
為改善馬達功率因數,因此如圖7所示,插入與馬達並列的進相用電容器。馬達於輕負載時流入的電流幾乎為無功分量,當中混入了相當多的高諧波。而且,將電容器並列連接至馬達消除基本波後,最後只會留下高諧波,若此高諧波較大時,原本設計是輸入50/60Hz正弦波的欠相、逆相迴路等就容易出現誤動作。當然,大部分的情況是高諧波電流都很小不會造成誤動作,但為了降低誤動作發生的機率,建議如圖7所示,在馬達保護繼電器前方設置電容器較為保險。 此外,將電容器插入馬達保護繼電器後方之後,馬達電流將會明顯減少,還必須預估其份量以進行馬達保護繼電器的過電流動作值設定,過程十分繁複。因此從此點來看,就可知為何一般希望只提供流入馬達的電流給馬達保護繼電器就好。
|
- 換流器
當中裝設有,可將馬達電流大小轉換成電晶體迴路容易使用的比流器,和將經過比流器整理的二次電流進行三相全波整流的二極管,與將整流後的電流轉換為直流電壓的電阻器。 特別是可藉由變更此換流器中內部的分接,讓其抵抗值進行3階段的變化。由此可知為了能在較為寬廣的馬達電流範圍內使用,製造商下了不少功夫。 例如當馬達電流為80A時,為了讓換流器的輸出電壓設為21V,而讓電阻器為600Ω的話,那為了讓40A時也是21V,電阻器就必須為1,200Ω。此外,當20A時連接了2,400Ω的阻抗,換流器的輸出電壓也會因此固定在21V。所以假設如果馬達保護繼電器會在21V時動作的話,意即可藉由此分接變更,任意組合20A、40A、80A皆可動作。(註. 電壓及抵抗值只舉一例。) 此外,若欲以20A動作並已選擇分接時,將馬達電源線在換流器上纏繞兩次的話,即使馬達電流是10A,從換流器的角度看來,等同是流入20A的電流,因此靠10A電流即可讓馬達動作。同樣地,若纏繞4次的話即可以5A動作。
|
圖8. SE型靜態馬達保護繼電器(抗時(anti time)極限型)內部連接圖 |
 |
註. 1. 數字代表插入型的端子編號,( )內則代表面板安裝型的端子符號。 2. 使用逆相要件「關」時,不須端子C (W)的配線。
|
- 過負載要件
換流器的輸出,是透過連接線進入馬達保護繼電器主體的7 (C+)、8 (C-)端子〔數字為插入型時的端子編號,( )裡的是崁入型時的端子編號〕,於電流刻度設定迴路中分壓後進入過電流檢測迴路。電流刻度設定迴路為藉由可變電阻架構成的簡單分壓迴路,透過改變其分壓比例,即可變更電流動作值。此時將換流器的分接設為20A後,只要旋轉此可變電阻器的旋鈕,即可在8A~20A的範圍內設定動作值。若此時產生過電流的話,過電流檢測迴路將在檢出過電流後,驅動下一次的時間設定迴路。 此時間設定迴路具備前述的反時限特性,即如圖9所示的時間特性。
|
圖9. 過負載動作時間特性(參考值) |

|
此時間設定迴路中也裝有可變電阻器,只要轉動該電阻器的旋鈕,即可在1~10秒的範圍內,變更電流設定值600%電流流入時的動作時間。 其他還設有時間倍率用開關,可藉此調整成4倍時間,也就是可輕鬆調整至4~40秒,亦即具備了能在1~40秒的充裕範圍內設定時間的特色。 過電流流入的時間若超過設定時間時,即會透過OR迴路並經過輸出迴路,讓輸出繼電器 激磁,接著切換該接點X/c,執行相關的警報、斷路動作。 然而,瞬間類型則如圖10所示,馬達電流若達額定值約30%以上後,就視為馬達已經啟動。啟動時間迴路雖已開始動作,但無關輸入電流大小,此迴路在一定時間內不會有所輸出,所以就算過電流檢測迴路立即動作並且輸出,AND迴路依舊不會有所輸出,也不會有所動作。然後,經過一段啟動時間後,由於會流入額定值~50%左右額定值的馬達電流,因此啟動時間迴路會持續進行輸出。 接著,當過電流產生後,過電流檢測迴路就會立即動作,0.5秒以內 繼電器也會動作。
|
圖10. SE型靜態馬達保護繼電器(瞬間型)內部連接圖 |
 |
繼電器動作相關事項
(手動復歸型) SE型.......... 繼電器在機械性能上會自我保持,即使停電,直到手動復歸為止的時間裡,電驛仍保持動作。 K2CM型..... 繼電器由於採用保護繼電器,即使停電也是保持鎖定。復歸功能需要使用電源。
(自動復歸型) 低於設定即會自動復歸。(但與欠相要件並用時,若已欠相,操作電源將會降低,因此請將供給U、V的電源與馬達電源分開。由於上述的原因,因此無法使用逆相要件。)
|
|
 |
圖11 (a)為正常時整流輸出的波形,(b)為欠相時,(c)為△形連結馬達相內欠相時波形。由此可知正常時直流部分較大交流部分較小,而且第6諧波以上頻率成分較高;欠相時直流部分較小交流部分較大,而且該交流部分的第2諧波最大。因此若構成是以第2諧波/直流部分或交流部分/直流部分的比例響應的模式時,即可以相當直觀地理解為何能夠進行欠相檢測。
|
圖12. 欠相檢測迴路的結構 |
 |
接下來是靜態馬達保護繼電器的原理應用,如圖12所示的換流器輸出(正確來說是將其輸出分壓後的電流)中,設置僅擷取直流部分的濾波器與僅擷取第2諧波的濾波器,兩者比例在超過某個數值時,即會被判定為欠相。而此欠相時的動作時間特性就如圖13所示,其與電流值沒什麼關係,約為1.5秒。
|
圖13. 欠相動作特性 |
 |
但是,第2諧波成分/直流部分幾乎可確認是不平衡率的函數。因此,此馬達保護繼電器,與其說是設計用來檢測欠相,應該說是用來檢測不平衡,其被設定為不平衡率達35%左右時就會動作。 由圖14可知此動作不平衡率會依電流值如何變化。
|
圖14. 不平衡動作特性 |
 |
橫軸的電流值為,3相電流中最大相的電流值。由欠相檢測迴路輸出後,藉由圖8的OR迴路,同樣地讓 繼電器動作。
|
- 逆相要件
圖15為構成圖,圖16為向量圖。由電阻器與電容器所構成的OR位相迴路檢測出逆相訊號於逆向檢測迴路中達動作值電平(控制電源電壓的80%以下)。逆相檢測迴路的輸出是透過OR讓 繼電器動作。然而,馬達保護繼電器的電源是由U、V相而來,因此若問不須逆相要件時,是否能拔除端子3 (W)的連接,答案是:Vuv有可能被RP1和CC1分壓,而被分壓的電壓又可能會施加於電晶體並動作。當然,輸入電壓過小時也可能不會動作,但並非絕對,因此這時就必須換為無逆相要件的裝置。不過,此馬達保護繼電器是50/60Hz共用,因此Vde即使於正常時也不會完全降至零。不過由於Vde在正常時與逆相時的差距過大,所以可在充分穩定的情況下動作。
|
圖15. 反向檢測迴路的結構 |

|
圖16. 反向檢測迴路的向量圖 |

|
- 外部連接
圖17 (a)、(b)各顯示一個外部連接範例。當然,未使用逆相要件時,不須連接端子3 (W)。
- 電磁接觸器的激磁線圈與馬達保護繼電器的電源端子(U、V)相,請勿使用同相。
- 進相用電容器要從換流器置入電源端。
- 連接換流器與馬達保護繼電器主體時,務必小心不要弄錯極性。此連接後流入電流的一般數值為mA,最大數值為十mA。
因此無須特別留意連接線的電流容量。電壓一般也是低於數十V。 即使是過電流時也會低於400V,所以使用600V的絕緣電線一定不會產生問題。 雖然也是無須特別留意雜訊問題,但還是希望設置時能盡量遠離大電流線纜。
- 往電壓端子(U、V、W)的相序不可出錯。無須逆相要件時(逆相要件「關」)僅有U、V,因此無關相序。
- 在電磁接觸器前完成U、V、W的配線,即可在馬達啟動前偵測出逆相,對整體有利。
|
 |

|
圖17. (b)高壓馬達無電跳脫時的外部連接 |

|
- 馬達電流的不平衡
馬達電流的不平衡率一般雖然只有數%左右,但是使用多年的馬達或透過V型接線變壓器供電給馬達時,不平衡率可達10~20%以上。下一頁將提供簡單的不平衡率計算方式,請計測看看。若超過20%時,極有可能無法偵測出△形內部欠相。
|
- 參考
不平衡率相關事項 根據對稱坐標法,將三相電流Ia、Ib、Ic各自或將向量運算子視為
 將會被定義成上述內容,而此計算結果會被用做顯示三相電流、電壓不平衡程度的標準。不過因為計算過程繁複,若使用下述的不平衡率計算表,即可輕鬆求得不平衡率。 圖18是知道三相輸入的3個絕對值後,為求得其不平衡率所做的圖表。 例如三相交流輸入的A相電流IA=50A、B相電流IB=35A、C相電流IC=45A時,以電流IA為標準,以電流IA除以其他相的電流, 求得上述數據。接著確認從右側縱軸KB=0.7位置延伸的圓弧B與從左側縱軸KC=0.9位置延伸的圓弧C交叉的交點P1。由於點P1位在顯示不平衡率20%的圓上,因此可判斷此時的不平衡率為20%。 此外,IA=50A、IB=65A、IC=50A時,將會是KA=1.0、KB=1.3、KC=1.0,此時,各圓弧的交點為P2,由於此P2點也幾乎落在不平衡率20%的圓上,因此可判斷此時的不平衡率為20%。如上所述,從KB、KC開始延伸的圓弧交點,皆落在不平衡率20%的範圍,所以全部的不平衡率都為20%。並由此可知有無數個組合同在一個不平衡率上。 同樣地,D1~D8全部都為不平衡率25%的組合。 於此考量△ P1XY後, 意即這是顯示△P1XY為IA、IB、IC的向量圖。
|
圖18. 三相電流、電壓不平衡率計算圖表 |

|
- 馬達防護
馬達迴路故障有很多種,為了在故障時保護馬達,就必須使用適合的保護機器。馬達的故障內容與防護方式如下所示。 馬達的保護機器有,3E繼電器、熱動繼電器、馬達斷路器等許多種類,彙整過後如下所示。 每一種馬達的保護機器,都有幾項獨特的功能。但是,若無法正確使用其功能時,就無法發揮該功能應有的效能。因此,必須選擇符合目標需求的保護機器。
|

|

|
- 感應馬達防護
感應型的馬達也是種類繁多,故障情形也是相當多樣。 各個類型適合的保護機器一覽表如下所示。
|

|
- 3E繼電器的防護
馬達的保護機器如前頁所示種類多樣,以下將特別針對3E繼電器 (過負載要件、欠相要件、逆相要件)的馬達防護進行說明。
- 過載防護
在馬達防護功能中,過負載要件若能正常發揮該有的效能,即能做好大部分的防護工作。為了確實做好過負載的相關防護,必須正確執行3E繼電器的動作值設定與動作時間設定。 讓防護功能發揮效力的保護協調曲線,要依下述程序製作。
- 馬達保護協調
考量馬達保護協調時,必須考慮連接至迴路的機器間相互的協調。 以下列舉的是討論事項。
|

|
保護協調曲線的製作 |
 |
圖中為正確與不正確的保護協調曲線範例。
|
正確的保護協調曲線 |

|
不正確的保護協調曲線 |
|
- 欠相保護
欠相狀態係指,由於馬達電源線斷線或連接部鬆脫後,開關接觸不良、馬達內部斷線等因素,造成馬達單相運轉的狀態。若變成此種狀態,馬達相電流的增加份量將比線路電流的顯著,曾有繞組的溫度上升幅度因此超過容許值,造成馬達燒毀的案例。此時,無法檢測出過負載,必須藉由欠相檢測進行防護。圖中顯示欠相故障與電流變化。此圖的重點在於,圖中2、3、5的事例中相電流的增加份量相較於線路電流的要多上許多,此時線路電流的過負載檢測就可能出現無法偵測故障的情形。由於欠相檢測靈敏度是固定的,並且是由使用者進行協調,因此不一定要設定動作值,但由於此為難以處理的故障現象,所以舉一範例進行解說。
|

|
- 逆向保護
相序相反時,馬達的旋轉方向也會跟著變成相反。逆相要件可檢測出電源的相序,逆相時會讓馬達無法啟動。相序檢測由於只要確實設置一次即可,對馬達防護來說雖然是個次要的要件,但對負載的防護等十分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