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度
軸旋轉一圈所輸出的增量訊號的脈衝數,或絕對型的絕對位址數。
- 輸出相
增量型的輸出訊號數。包括1相型(A相)、2相型(A相、B相)、3相(A相、B相、Z相)型。Z相為轉1圈輸出1次,做為原點訊號使用。
- 輸出相位差
軸旋轉時,以相對於A相、B相各訊號相互之間的上升或下降之間的時間偏移量與訊號的1週期時間比值,或以訊號的1週期為360°時的電角度表示。 A相、B相通常具有電角度90°的相位差。
|
|
- CW
指順時針旋轉(Clock Wise)方向。意指從軸側觀察時為右旋轉,在此旋轉方向下,通常增量型為A相相對於B相的相位先行輸出,絕對型則為代碼增加的方向。 與CW方向相反的旋轉稱為逆時針旋轉(CCW, Counter ClockWise)。
|
|
- 輸出負載週期
軸以定速旋轉時,輸出的平均脈衝週期時間與1週期的H位準時間的比值。
|
|
- 最高響應頻率
訊號響應並獲得的最大訊號頻率。
- 上升時間、下降時間
輸出脈衝的10~90%的時間。
|
|
- 開路集極輸出
以輸出迴路的電晶體的射極做為共點,開放集極的輸出迴路。
- 電壓輸出
以輸出迴路的電晶體的射極做為共點,在集極與電源之間插入阻抗,然後輸出已轉換為電壓的集極的輸出迴路。
- 差動輸出
使用高速、長距離傳送專用IC的輸出方式,也是符合RS422-A規格的資料傳送方式。訊號以微分的2個訊號輸出,因此抗干擾性極佳。 為了接收差動輸出的訊號,採用名為差動接收器的專用IC。
- 補償輸出
在輸出方面具備NPN與PNP2個輸出電晶體的輸出迴路。 依據輸出訊號的「H」、「L」,2 組輸出電晶體交互執行「ON」、「OFF」的動作。使用時,請提升、降低至正電源、0V後再行使用。 補償輸出會出現輸出電流的流出與流入的兩種動作,特徵是訊號上升、下降的速度很快,可大幅延長纜線的距離。 亦可連接至開路集極輸入裝置(NPN、PNP)。
- 啟動扭
旋轉編碼器的軸在旋轉起動時必要的旋轉動能。正常旋轉時,通常比此數值低。軸上設有防水用密封者,啟動扭力值較高。
- 慣性力矩
表示旋轉編碼器旋轉啟動、停止時的慣性力的大小。
- 最大軸負載
可附加於軸的負載容許量。半徑是以軸的直角方向施加的負載,推力是以軸方向施加的負載。 兩者皆為在軸旋轉時容許的負載,此負載大小將影響軸承的壽命。
- 動作環境溫度
符合規格的環境溫度,包括外氣溫度以及與旋轉編碼器接觸的相關零件的溫度容許值。
- 保存環境溫度
在未通電的狀態下,不會引起功能劣化的環境溫度,包括外氣溫度以及與旋轉編碼器接觸的相關零件的溫度容許值。
- 保護構造
對於由外部侵入旋轉編碼器之異物的保護結構等級。以IEC60529規格中規定的IP○○表示。 針對油的保護結構等級,以公司內部規範規定,以防油/耐油表現。
- 絕對代碼
- 二進制代碼
純二進制代碼,以2n表示的代碼。亦可能以位址的切換產生多個位元的變化。
- 格雷碼
位址切換時,僅1個位元產生變化的代碼。 旋轉編碼器的代碼板為格雷碼。
- 格雷餘碼
以格雷碼表示36、360、720等2n以外的解析度時所使用的代碼。 從格雷碼的最上位位元「0」切換為「1」開始,數值較小者與較大者分別僅取得相同區域的情況下,在此範圍內切換代碼的結束與開始時,僅有1個位元的訊號產生變化,並維持格雷碼的性質。藉此,即能以格雷碼設定任意的偶數的解析度。 但此時,代碼的起點並非從0位址開始,而是從中間的代碼開始,因此實際使用時,必須進行移位處理以轉換從0位址開始的代碼。 代碼表的範例展示36分割。在此,針對從31位址切換至32位址,以18位址為對象逐一取得,代碼的範圍將為14位址至49位址。 從49位址切換至14位址時,僅1位元產生變化,因此將維持格雷碼的性質。藉由將此代碼進行14位址移位,轉換為從0位址開始的代碼之後使用。
- BCD代碼
2進制編碼的10進制代碼(Binary Coded Decimal Code)。 以2進制符號分別表示10進制的各個位數的代碼。
- 序列傳輸
相當於同時輸出多位元資料的平行傳輸,將資料依照時間序列,以單一傳輸序列輸出的方式,以節省配線為目的而使用。 接收訊號的一方將其轉換為平行訊號之後使用。
- 空心軸型(Hollow Shaft Type)
旋轉軸為空心軸狀,藉由將驅動側的軸直接連接至空心孔洞,以達到節省軸方向空間的目的。 採用具有緩衝作用的彈簧片,以吸收驅動軸的震動。
- 金屬碟盤
以金屬製作編碼器的旋轉板(碟盤),相較於玻璃的旋轉板(碟盤)具有更高的耐衝擊性。由於縫隙加工的限制,無法支援高解析度。
- 伺服機安裝
編碼器的安裝方法之一,使用伺服機安裝用金具,固定住編碼器的凸緣部的安裝方法。 由於可在暫時固定的狀態下調整編碼器旋轉方向的位置,因此適合必須對準編碼器原點的情況。 ➜旋轉編碼器 選購品
|
|